2017年5月10日 星期三

❤得到-學習-王爍:怎樣識別不靠譜的信息

出處:王爍:怎樣識別不靠譜的信息


這條音頻和你說一說,怎樣識別不靠譜的信息。

如今媒體的信息質量參差不齊,平時我們難免會讀到一些不靠譜的消息,或者是假新聞。
那面對信息質量全面滑坡,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最近,
“得到”訂閱專欄《王爍·大學·問》的主理人王爍,專門寫了一篇文章,
教我們怎樣識別那些不靠譜的信息。


首先,你要看是誰發布的信息。
先要看是不是官方發布的,是不是一手信源。
如果是二手信源,在新聞機構裡面,
王爍給出了幾個國內外靠譜的來源,中國是新華社、財新;
國際是《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
所以當你有疑問的時候,一定要去官網核實查證。
比如說,這些年來,經常有人假冒新華社捏造金融政策的消息,試圖影響市場,
造假水平越來越高。過去很容易一眼看穿,
但現在這些假消息從導語到寫作風格,都是新華體的套路,
光看文本是很難判斷的,想要知道靠不靠譜,只有去官網查一查。
就連假冒政府部門公告的事情,有時候也會發生。


其次,你要看是誰寫的。
作者很重要,因為作者要為自己的長期聲譽負責。
不過這裡你要注意,跟發布新聞的機構相比,具體的作者是誰相對要次要一些,
因為有些作者,脫離了機構和流程約束,靠譜程度並不是那麼穩定。


然後你還要看發表時間,這一點也很重要。
有些社交媒體,經常會出現故事回爐再炒一遍這樣的事情,
最簡單的免疫辦法就是看時間,一是看信息發出的時間,
二是看其中提到的事情發生的時間。如果這些時間信息都沒有,十有八九是不靠譜的


除了上面這幾點,你還要做到分清楚哪些是新聞報導,哪些是觀點評論。
大多數人對這些是完全分不清的。在報紙時代,
分清報導和評論相對容易一些,畢竟新聞版和評論版是分開的。
今天就難多了,因為社交媒體上傳播的文章,每一篇都是獨立存在的,
一般人在手機上看文章,很少會先看看它是報導還是言論。
王爍舉例說,比如《經濟學人》這本刊物,
風格、立場、水平一直都很穩定,但它基本不做新聞採訪,缺少一手信息,
裡面的文章不是報導,而是述評,夾敘夾議,不區分報導和評論。


此外,在辨別真偽的時候,你還要看報導所引用信息和觀點的來源。
信息源的質量,決定了信息的質量。你要注意這麼幾點:
首先可能會有造假的信源;其次就是信源的質量,他知情嗎?他為什麼願意說內情?
有沒有旁證?今天美國有很多的匿名信源,使用匿名信源意味著信源沒有獨立的可信度,
因為沒有辦法核查。實際上就是引用這些匿名信源的媒體用自己的聲譽來背書。
信源所說信息的靠譜程度,不超過媒體的靠譜程度。

王爍還提醒說,你要了解自己的偏好,對特別投你所好的文章保有一份警惕。
比如說,如果你特別喜歡《紐約時報》,那麼也許你需要同時讀一讀《華爾街日報》。


最後,王爍把上面這幾條進行了一個凝練的總結,
一共有兩句話:對於官方發布的報導和一流媒體的報導,默認為靠譜,直到被證據證偽;
其他來源的內容,默認為不靠譜,直到被證據證明。
這兩句話的前半句,都是給出簡明到底的先驗假設,如果你只想到此為止,
那麼節省了能量,並初步過濾了信息;
如果你是一個立意求真的人,則關鍵詞在後半句,不管是什麼來源,最終都要靠證據說話。

以上觀點,供你參考。



本文源自:“得到”訂閱專欄《王爍·大學·問》
稿:寶利
來源:得到

-------------------------
主旨:
1. 要看是誰發布的信息
 先要看是不是官方發布的,是不是一手信源。如果是二手信源,
 在新聞機構裡面找靠譜的來源,如《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
2. 要看是誰寫的
 作者很重要,因為作者要為自己的長期聲譽負責。
 不過這裡你要注意,跟發布新聞的機構相比,具體的作者是誰相對要次要一些,
 因為有些作者,脫離了機構和流程約束,靠譜程度並不是那麼穩定。
3. 要看發表時間
 有些社交媒體,經常會出現故事回爐再炒一遍這樣的事情,
 最簡單的免疫辦法就是看時間,一是看信息發出的時間,
 二是看其中提到的事情發生的時間。如果這些時間信息都沒有,十有八九是不靠譜的。
4. 要做到分清楚哪些是新聞報導,哪些是觀點評論
 大多數人對這些是完全分不清的。在報紙時代,
 分清報導和評論相對容易一些,畢竟新聞版和評論版是分開的。
 今天就難多了,因為社交媒體上傳播的文章,每一篇都是獨立存在的,
 一般人在手機上看文章,很少會先看看它是報導還是言論。
 比如《經濟學人》這本刊物,風格、立場、水平一直都很穩定,
 但它基本不做新聞採訪,缺少一手信息,裡面的文章不是報導,
 而是述評,夾敘夾議,不區分報導和評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