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黃有璨:付費知識該怎麼學
這條音頻給你說一說付費的知識內容該怎麼學。
相信很多朋友都有這樣的感受:看了很多乾貨,
學習了很多牛人的分享,可是自己好像沒有明顯的進步,這是為什麼呢?
最近,《運營之光》一書的作者、三節課聯合創始人黃有璨寫了一篇文章,
針對這個問題分享了他的學習心得和建議,下面給你說一說。
首先,依據學習深度和最終為“學習者”本人帶來的價值導向,
黃有璨把學習行為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
第一個層次,叫做“給予啟發”。
就是說,我聽到或看到的某個點在電光火石間突然給予了我某種啟發,
讓我感覺“原來是這樣啊”。像我們參加的絕大多數行業沙龍、講座、書和乾貨文,
甚至參與過的部分課程,能夠幫我們解決的,基本都是這個層次的問題。
第二個層次,叫做“構建一套健全的知識理論體系、思考邏輯或工作方法”。
就是針對某個具體領域,有人給了你一套相對比較完善、
結構化的知識體系、思考脈絡或工作方法,
有了它之後,你就有能力解釋領域內出現的很多案例和現象了。
比如你發現,一個營銷活動辦得特別熱鬧,但結束之後,記住這個品牌名字的人很少,
你就知道問題其實在於“活動內容”本身與“產品所提供給用戶的核心價值”沒有產生相關性。
最後一個層次,叫做“提升具體能力”。
也就是實實在在地對某項技能的提升負責。
既然要培養能力,就必須加入實踐練習和教學服務了。
換句話說,用戶的能力提升,是經過反復多次的訓練或稱“刻意練習”,
再加上多次的反饋持續調整之後,自然而然獲得的結果。
黃有璨說,市面上絕大多數的“知識付費產品”本身提供的價值,都集中在第一層次,
只有一部分書籍和課程可以做到第二層次,而課程當中,只有少部分能做到第三層次。
其實,想要進行第二層次和第三層次的學習,跟個人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那麼如何更有深度、有效果地學習呢?黃有璨給出了六點建議,跟你分享其中三點。
第一點:可以去大量涉足“啟發”類的學習產品,但建議最好能在這類產品之上,
找到一個或多個能夠學以致用的出口。
黃有璨說他現在看書,都會記錄下來一些有趣的觀點、案例、情節等,
用來當寫作的素材,這就是學以致用。做到了跟沒做到,學習的效果差別還是很大的。
舉個例子,黃有璨在公眾號分享了乾貨和案例复盤之後,
後台的留言一般有這麼兩種,
一種是:“你寫的這些乾貨對我幫助非常大,特別感謝!
但是我想問,我現在還是一名傳統線下實體店的從業者,
我想要真的轉行去做運營的話,到底該從哪裡入手呢?”
還有一種留言是這樣的:
“我是一位新媒體運營從業者,你寫的文章對我幫助特別大,
上週我正好在公司內部牽頭做了一次線上推廣,就是按你文章說的做的,
結果落地效果非常好,拉新產出比之前提升了三倍!”
很明顯,後者做到了真正的學以致用。
第二點建議是:對於新人來說,
一定優先考慮購買那些能夠幫助你“培養能力”或“構建知識體系”型的產品,
至少應該把更多精力花在它們上面,
少看一點馬雲的演講和未來的商業變革趨勢這一類的東西,不是不看,而是少看。
尤其在職業領域,更是如此。
舉個例子,黃有璨說,之前三節課的團隊有一位大三的實習生,綜合素質很好,
但是學習了活動策劃課程之後,還是做不出令人滿意的方案。
大家花時間分析之後發現,問題其實在於:他不具備相關的工作經驗和基本的工作能力,
比如說,我要在知乎去聯繫一個大V或者找人談個合作,我該怎麼跟人說呢?
我要管個群,群裡有兩個用戶突然吵架了,該怎麼處理?
我要找場地做活動推廣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當一個人連這些基礎的落地和推進能力都還不具備的時候就給他方法論,其實是沒有用的。
第三點建議:無論學習方式、環境如何變化,
無論這一輪“知識付費”多麼火爆,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是:
總是只有5%-10%左右的人,
他們的學習是更有效的,他們也更容易成為金字塔頂端的那群人。
以上就是黃有璨給學習者們的一些觀點和建議,供你參考。
本文源自:微信公眾號“三節課”
(黃有璨:知識爆炸的時代,我對“知識焦慮者”們的一些忠告)
稿:陳軼男
來源:得到
-------------------
主旨:
學習行為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
第一個層次,叫做“給予啟發”。
第二個層次,叫做“構建一套健全的知識理論體系、思考邏輯或工作方法”。
就是針對某個具體領域,有人給了你一套相對比較完善、
結構化的知識體系、思考脈絡或工作方法,
有了它之後,你就有能力解釋領域內出現的很多案例和現象了。
最後一個層次,叫做“提升具體能力”。
也就是實實在在地對某項技能的提升負責。
既然要培養能力,就必須加入實踐練習和教學服務了。
換句話說,用戶的能力提升,是經過反復多次的訓練或稱“刻意練習”,
再加上多次的反饋持續調整之後,自然而然獲得的結果。
只有一部分書籍和課程可以做到第二層次,而課程當中,只有少部分能做到第三層次。
其實,想要進行第二層次和第三層次的學習,跟個人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那麼如何更有深度、有效果地學習呢?
1. 以去大量涉足“啟發”類的學習產品,但建議最好能在這類產品之上,
找到一個或多個能夠學以致用的出口。
舉個例子,黃有璨在公眾號分享了乾貨和案例复盤之後,
一種留言是:“你寫的這些乾貨對我幫助非常大,特別感謝!
但是我想問,我現在還是一名傳統線下實體店的從業者,
我想要真的轉行去做運營的話,到底該從哪裡入手呢?”
另一種留言是:“我是一位新媒體運營從業者,你寫的文章對我幫助特別大,
上週我正好在公司內部牽頭做了一次線上推廣,就是按你文章說的做的,
結果落地效果非常好,拉新產出比之前提升了三倍!”
很明顯,後者做到了真正的學以致用。
2. 對於新人來說,一定優先考慮購買那些能夠幫助你
“培養能力”或“構建知識體系”型的產品,至少應該把更多精力花在它們上面,
少看一點馬雲的演講和未來的商業變革趨勢這一類的東西,不是不看,而是少看。
尤其在職業領域,更是如此。
3. 總是只有5%-10%左右的人,
他們的學習是更有效的,他們也更容易成為金字塔頂端的那群人。
這條音頻給你說一說付費的知識內容該怎麼學。
相信很多朋友都有這樣的感受:看了很多乾貨,
學習了很多牛人的分享,可是自己好像沒有明顯的進步,這是為什麼呢?
最近,《運營之光》一書的作者、三節課聯合創始人黃有璨寫了一篇文章,
針對這個問題分享了他的學習心得和建議,下面給你說一說。
首先,依據學習深度和最終為“學習者”本人帶來的價值導向,
黃有璨把學習行為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
第一個層次,叫做“給予啟發”。
就是說,我聽到或看到的某個點在電光火石間突然給予了我某種啟發,
讓我感覺“原來是這樣啊”。像我們參加的絕大多數行業沙龍、講座、書和乾貨文,
甚至參與過的部分課程,能夠幫我們解決的,基本都是這個層次的問題。
第二個層次,叫做“構建一套健全的知識理論體系、思考邏輯或工作方法”。
就是針對某個具體領域,有人給了你一套相對比較完善、
結構化的知識體系、思考脈絡或工作方法,
有了它之後,你就有能力解釋領域內出現的很多案例和現象了。
比如你發現,一個營銷活動辦得特別熱鬧,但結束之後,記住這個品牌名字的人很少,
你就知道問題其實在於“活動內容”本身與“產品所提供給用戶的核心價值”沒有產生相關性。
最後一個層次,叫做“提升具體能力”。
也就是實實在在地對某項技能的提升負責。
既然要培養能力,就必須加入實踐練習和教學服務了。
換句話說,用戶的能力提升,是經過反復多次的訓練或稱“刻意練習”,
再加上多次的反饋持續調整之後,自然而然獲得的結果。
黃有璨說,市面上絕大多數的“知識付費產品”本身提供的價值,都集中在第一層次,
只有一部分書籍和課程可以做到第二層次,而課程當中,只有少部分能做到第三層次。
其實,想要進行第二層次和第三層次的學習,跟個人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那麼如何更有深度、有效果地學習呢?黃有璨給出了六點建議,跟你分享其中三點。
第一點:可以去大量涉足“啟發”類的學習產品,但建議最好能在這類產品之上,
找到一個或多個能夠學以致用的出口。
黃有璨說他現在看書,都會記錄下來一些有趣的觀點、案例、情節等,
用來當寫作的素材,這就是學以致用。做到了跟沒做到,學習的效果差別還是很大的。
舉個例子,黃有璨在公眾號分享了乾貨和案例复盤之後,
後台的留言一般有這麼兩種,
一種是:“你寫的這些乾貨對我幫助非常大,特別感謝!
但是我想問,我現在還是一名傳統線下實體店的從業者,
我想要真的轉行去做運營的話,到底該從哪裡入手呢?”
還有一種留言是這樣的:
“我是一位新媒體運營從業者,你寫的文章對我幫助特別大,
上週我正好在公司內部牽頭做了一次線上推廣,就是按你文章說的做的,
結果落地效果非常好,拉新產出比之前提升了三倍!”
很明顯,後者做到了真正的學以致用。
第二點建議是:對於新人來說,
一定優先考慮購買那些能夠幫助你“培養能力”或“構建知識體系”型的產品,
至少應該把更多精力花在它們上面,
少看一點馬雲的演講和未來的商業變革趨勢這一類的東西,不是不看,而是少看。
尤其在職業領域,更是如此。
舉個例子,黃有璨說,之前三節課的團隊有一位大三的實習生,綜合素質很好,
但是學習了活動策劃課程之後,還是做不出令人滿意的方案。
大家花時間分析之後發現,問題其實在於:他不具備相關的工作經驗和基本的工作能力,
比如說,我要在知乎去聯繫一個大V或者找人談個合作,我該怎麼跟人說呢?
我要管個群,群裡有兩個用戶突然吵架了,該怎麼處理?
我要找場地做活動推廣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當一個人連這些基礎的落地和推進能力都還不具備的時候就給他方法論,其實是沒有用的。
第三點建議:無論學習方式、環境如何變化,
無論這一輪“知識付費”多麼火爆,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是:
總是只有5%-10%左右的人,
他們的學習是更有效的,他們也更容易成為金字塔頂端的那群人。
以上就是黃有璨給學習者們的一些觀點和建議,供你參考。
本文源自:微信公眾號“三節課”
(黃有璨:知識爆炸的時代,我對“知識焦慮者”們的一些忠告)
稿:陳軼男
來源:得到
-------------------
主旨:
學習行為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
第一個層次,叫做“給予啟發”。
第二個層次,叫做“構建一套健全的知識理論體系、思考邏輯或工作方法”。
就是針對某個具體領域,有人給了你一套相對比較完善、
結構化的知識體系、思考脈絡或工作方法,
有了它之後,你就有能力解釋領域內出現的很多案例和現象了。
最後一個層次,叫做“提升具體能力”。
也就是實實在在地對某項技能的提升負責。
既然要培養能力,就必須加入實踐練習和教學服務了。
換句話說,用戶的能力提升,是經過反復多次的訓練或稱“刻意練習”,
再加上多次的反饋持續調整之後,自然而然獲得的結果。
只有一部分書籍和課程可以做到第二層次,而課程當中,只有少部分能做到第三層次。
其實,想要進行第二層次和第三層次的學習,跟個人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那麼如何更有深度、有效果地學習呢?
1. 以去大量涉足“啟發”類的學習產品,但建議最好能在這類產品之上,
找到一個或多個能夠學以致用的出口。
舉個例子,黃有璨在公眾號分享了乾貨和案例复盤之後,
一種留言是:“你寫的這些乾貨對我幫助非常大,特別感謝!
但是我想問,我現在還是一名傳統線下實體店的從業者,
我想要真的轉行去做運營的話,到底該從哪裡入手呢?”
另一種留言是:“我是一位新媒體運營從業者,你寫的文章對我幫助特別大,
上週我正好在公司內部牽頭做了一次線上推廣,就是按你文章說的做的,
結果落地效果非常好,拉新產出比之前提升了三倍!”
很明顯,後者做到了真正的學以致用。
2. 對於新人來說,一定優先考慮購買那些能夠幫助你
“培養能力”或“構建知識體系”型的產品,至少應該把更多精力花在它們上面,
少看一點馬雲的演講和未來的商業變革趨勢這一類的東西,不是不看,而是少看。
尤其在職業領域,更是如此。
3. 總是只有5%-10%左右的人,
他們的學習是更有效的,他們也更容易成為金字塔頂端的那群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