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能改變生活的6個好習慣
現在呀,很多人都希望過簡潔高效的生活,
市面上各種教你高效生活書、網上各種提高工作效率的文章,那也真叫一個鋪天蓋地。
但說到底,很多好習慣的本質都是一樣的。
最近,知乎大V曾加發表了一篇文章,列舉了一些提高生活和工作效率的小習慣。
我們一起來聽聽。
第一個習慣是:在準備階段永遠要留出 2% 的時間先列提綱
比如說:你參加一次2 小時的考試,在拿到試卷後,不要立馬開始做題,
而是應該先花上兩三分鐘,把整張卷子看一下,
這樣對整體就會有個把握,做題的時候不至於太慌張;
你和客戶談項目時,不要一上來就開始談,
而要先花上幾分鐘和他說一下今天要談的內容梗概;
來到單位時,也先別馬上投入到工作中去,而是應該花10 分鐘整理一下今天要做的事情。
你可千萬別小看這 2% 的時間,他往往能提高你10%工作效率,
因為提前計劃不僅能幫我們節約銜接時間,還會帶給我們一種踏實的感覺。
第二個習慣是:在做選擇的時候,要選擇少而詳細的。
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兩種攻略,
一種是“多而簡略”,
比如說:《莫言對年輕人的五十條忠告》啊、《心靈禪語三十句》啊,
這樣的文章都屬於這個模式。而實際上,多而簡略的東西,我們是記不住的。
另外一種建議是“少而詳細”,
雖然有可能一篇文章、一本書通篇只講了一個道理,但是講的通透,講的深刻,
這樣的建議才是我們能記得住、能應用的建議。
人在長期記憶的時候,單維度的反覆記憶多個關鍵點,不如多維度的記憶一個關鍵點。
我們聽取建議,總歸是為了應用嘛,
所以不要心急,多聽聽論證翔實的建議,比一堆看起來很正確的短格言有用的多。
第三個習慣是:在收集碎片知識時,盡量用一個統一的平台來整理
比如,在手機上看到不同平台上的好文章,想整理起來就不太方便。
作者建議:對於乾貨比較多的主流平台,
像知乎啊、微信公眾號啊,都可以直接把內容收藏到雲筆記裡進行整合,
而且它會自動分類,這樣在將來用的時候,可以大大節省我們的搜索時間。
第四個習慣是:順手的事情要馬上做,不順手的事情盡快做。
比如說,加個微信好友,馬上寫備註;下載個文件,馬上放到歸類文件夾裡。
而不順手的事,即使有延遲,也盡量不要超過使用周期的 20 %。
比如說,花了10 分鐘喝了一瓶水,那空瓶就盡量在2 分鐘內清理掉;
花了20 天寫了一篇論文,那相關的資料就盡量在未來幾天內整理到相關的文件夾裡;
過冬的衣服不穿了,半個月後就應該整整齊齊地放在不那麼醒目的地方了。
當然了,整理東西的周期也不總是越短越好的,因為整理會打斷一些正在做的事情。
比如說:每天整理辦公桌很好,但每小時整理一次就很浪費時間了。
第五個習慣是:在價值取捨上要盡量用金錢換時間
生活中有很多人願意用時間換金錢,這其實是忽視了時間的價值,
很多時候,選擇相對貴的東西來省下時間,往往會更有效率。
舉個例子:如果擠公交 2 塊錢,但要花 1 個小時;而打的 15 塊,但只要 10 分鐘。
這時候,建議大家選擇打的。因為用 50 分鐘和糟糕的體驗來換 13 塊錢確實不值。
為什麼呢?咱們來算一筆賬:50 分鐘13塊,8 小時就是125 塊,
一個月21天工作日,就是2620 元,
大部分人未來的平均工資遠不止這個數吧,那你就不該為了省這13 塊錢而浪費50分鐘,
你節省出來的50分鐘能掙到遠超13塊錢的收入。
所以你看,這個時候如果選擇省錢,從經濟學上來說,就是沒有考慮時間成本。
第六個習慣是:要減少無端爭論
曾加建議:和利益無關的人辯論,不要超過3句話。
哪三句呢?
一句用來說明自己的立場,
一句用來解釋自己立場的理由,
最後一句用來闡述對方立場的錯誤原因,就這三句話就夠了。
為什麼不多說點呢?因為大家的背景差異往往非常大,很難相互理解,
而且成年人的觀點往往已經根深蒂固了,是很難被說服的。
所以說,多辯論其實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
以上就是知乎大V曾加針對讓生活變得簡潔高效的一些建議,希望對你有幫助。
本文源自:微信公眾號“改變自己”(哪些小習慣,一旦養成就能巨大改變生活?)
稿:安迪
來源:得到
現在呀,很多人都希望過簡潔高效的生活,
市面上各種教你高效生活書、網上各種提高工作效率的文章,那也真叫一個鋪天蓋地。
但說到底,很多好習慣的本質都是一樣的。
最近,知乎大V曾加發表了一篇文章,列舉了一些提高生活和工作效率的小習慣。
第一個習慣是:在準備階段永遠要留出 2% 的時間先列提綱
比如說:你參加一次2 小時的考試,在拿到試卷後,不要立馬開始做題,
而是應該先花上兩三分鐘,把整張卷子看一下,
這樣對整體就會有個把握,做題的時候不至於太慌張;
你和客戶談項目時,不要一上來就開始談,
而要先花上幾分鐘和他說一下今天要談的內容梗概;
來到單位時,也先別馬上投入到工作中去,而是應該花10 分鐘整理一下今天要做的事情。
你可千萬別小看這 2% 的時間,他往往能提高你10%工作效率,
因為提前計劃不僅能幫我們節約銜接時間,還會帶給我們一種踏實的感覺。
第二個習慣是:在做選擇的時候,要選擇少而詳細的。
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兩種攻略,
一種是“多而簡略”,
比如說:《莫言對年輕人的五十條忠告》啊、《心靈禪語三十句》啊,
這樣的文章都屬於這個模式。而實際上,多而簡略的東西,我們是記不住的。
另外一種建議是“少而詳細”,
雖然有可能一篇文章、一本書通篇只講了一個道理,但是講的通透,講的深刻,
這樣的建議才是我們能記得住、能應用的建議。
人在長期記憶的時候,單維度的反覆記憶多個關鍵點,不如多維度的記憶一個關鍵點。
我們聽取建議,總歸是為了應用嘛,
所以不要心急,多聽聽論證翔實的建議,比一堆看起來很正確的短格言有用的多。
第三個習慣是:在收集碎片知識時,盡量用一個統一的平台來整理
比如,在手機上看到不同平台上的好文章,想整理起來就不太方便。
作者建議:對於乾貨比較多的主流平台,
像知乎啊、微信公眾號啊,都可以直接把內容收藏到雲筆記裡進行整合,
而且它會自動分類,這樣在將來用的時候,可以大大節省我們的搜索時間。
第四個習慣是:順手的事情要馬上做,不順手的事情盡快做。
比如說,加個微信好友,馬上寫備註;下載個文件,馬上放到歸類文件夾裡。
而不順手的事,即使有延遲,也盡量不要超過使用周期的 20 %。
比如說,花了10 分鐘喝了一瓶水,那空瓶就盡量在2 分鐘內清理掉;
花了20 天寫了一篇論文,那相關的資料就盡量在未來幾天內整理到相關的文件夾裡;
過冬的衣服不穿了,半個月後就應該整整齊齊地放在不那麼醒目的地方了。
當然了,整理東西的周期也不總是越短越好的,因為整理會打斷一些正在做的事情。
比如說:每天整理辦公桌很好,但每小時整理一次就很浪費時間了。
第五個習慣是:在價值取捨上要盡量用金錢換時間
生活中有很多人願意用時間換金錢,這其實是忽視了時間的價值,
很多時候,選擇相對貴的東西來省下時間,往往會更有效率。
舉個例子:如果擠公交 2 塊錢,但要花 1 個小時;而打的 15 塊,但只要 10 分鐘。
這時候,建議大家選擇打的。因為用 50 分鐘和糟糕的體驗來換 13 塊錢確實不值。
為什麼呢?咱們來算一筆賬:50 分鐘13塊,8 小時就是125 塊,
一個月21天工作日,就是2620 元,
大部分人未來的平均工資遠不止這個數吧,那你就不該為了省這13 塊錢而浪費50分鐘,
你節省出來的50分鐘能掙到遠超13塊錢的收入。
所以你看,這個時候如果選擇省錢,從經濟學上來說,就是沒有考慮時間成本。
第六個習慣是:要減少無端爭論
曾加建議:和利益無關的人辯論,不要超過3句話。
哪三句呢?
一句用來說明自己的立場,
一句用來解釋自己立場的理由,
最後一句用來闡述對方立場的錯誤原因,就這三句話就夠了。
為什麼不多說點呢?因為大家的背景差異往往非常大,很難相互理解,
而且成年人的觀點往往已經根深蒂固了,是很難被說服的。
所以說,多辯論其實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
以上就是知乎大V曾加針對讓生活變得簡潔高效的一些建議,希望對你有幫助。
本文源自:微信公眾號“改變自己”(哪些小習慣,一旦養成就能巨大改變生活?)
稿:安迪
來源:得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