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科學家玩跨界,同樣很牛
科學家在咱們眼裡啊,那一個個都是不苟言笑,每天泡在實驗室裡的牛人。
不過呢,在這個群體裡,也有些另類,
這些人不僅在科學領域是聲名在外的大牛,在其他領域同樣是呼風喚雨。
最近,微信公眾號“超級數學建模”就總結了這麼幾位。
從他們的案例中我們就能看出來,
以咱們人類的天賦,一輩子真的可以同時在好幾個領域裡取得成功。
比如,美國有一個數學天才,叫西蒙斯。這傢伙24歲就任教於哈佛大學,
30歲就成了知名大學數學學院院長,還不到40歲就獲得了幾何學領域最高獎——韋布倫獎。
後來,這位西蒙斯先生又亂入到了商業領域,成立了一家對沖基金,
創立了連續賺錢二十多年的神話,就連商業大鱷索羅斯的基金都被他秒殺掉了。
這位西蒙斯先生跟陳省身以及楊振寧還是好朋友,
他曾專門為楊振寧引入了新的數學知識,掃清了楊振寧提出物理理論的障礙。
一位締造了商業神話的數學家,最後幫物理學家提供理論基礎,西蒙斯的人生夠傳奇了吧?
不過,西蒙斯還不算最典型的例子,下面再來說一位你熟悉的。富蘭克林你肯定聽說過吧?
雷雨天放風箏的科學家富蘭克林、
寫出了中學課文《哨子》的富蘭克林、美國獨立戰爭的政治家富蘭克林……
沒錯,以上幾個均為同一個人。他不僅起草了美國憲法,還是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創始人,
同時還擁有英國皇家科學學會院士的頭銜,可以說是科學家這個群體裡最能跨界的。
再比如,197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西蒙,他是組織經濟學的鼻祖級人物。但是你知道嗎?
這位諾貝爾獎得主同時還是計算機領域最高獎——圖靈獎獲得者,
而他最初的大學專業卻是政治,他還曾執教卡內基梅隆大學擔任心理學教授,
獲得過美國心理學傑出貢獻獎。這位大神一輩子都沒閒著,
他前後共獲得了九所大學的博士學位。
還有一個科學家必須得提一下,他就是愛因斯坦畢生的對手,
量子力學眾科學家們的掌門人——尼爾斯·玻爾,你知道他還有一個身份是什麼嗎?
是足球運動員。據說,他甚至差點代表丹麥參加奧運會足球比賽,
後來他的弟弟代替他出賽了,還獲得了倫敦奧運會的銀牌。
而玻爾沒能參賽的原因是,他曾在一場足球比賽時思考物理題,
所以被認為不夠專注才落選。他獲得1922年諾貝獎物理學獎時,
丹麥報紙採用的標題還是《著名足球運動員尼爾斯·玻爾被授予諾貝爾獎》。
怎麼樣,聽完這些亂入各種領域的科學家的故事,是不是被震撼到了呢?
你可能會覺得,這些科學家們天賦秉異,幹啥都能精通,所以才能跨界。
但像咱們普通人,能干好一行還不容易呢,更別提跨界了。
當然了,這麼說的確有道理,
但所謂“專業對口”對於普通人來說也不是必須的,適當跨跨界對咱們還是挺有好處的。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心理飽和”效應,
它指的是如果咱們執著於只做一件事情,數十年如一日,這樣反而不利於提高工作效率。
這是因為,當我們在自己的職業方向非常熟練了之後,
我們的工作就成為了非常重複單調的行為,
此時大腦會產生一種保護機制讓我們感到厭倦,度日如年。
這樣既浪費了生命,也無益於效率的提高。
所以,咱們應該適當地在工作之外給自己安排一些不那麼安逸,
具有挑戰性的任務,這樣不僅可以放鬆我們的大腦,還能無形中提高咱們其它方面的能力。
所以你看,那些生猛得一塌糊塗的科學家們,
他們不僅天賦秉異,在應對工作厭倦的心理障礙時也更是有一手。
也難怪他們用有限的一生,乾了咱們幾輩子都做不到的事情。
本文源自:公眾號“超級數學建模”(亂入各種領域的科學家們依舊生猛得一塌糊塗);
和訊讀書(這輩子多少生存規則毀了你)
稿:李程遠 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學者
轉載:得到
---------
主旨: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心理飽和”效應,
它指的是如果咱們執著於只做一件事情,數十年如一日,這樣反而不利於提高工作效率。
這是因為,當我們在自己的職業方向非常熟練了之後,
科學家在咱們眼裡啊,那一個個都是不苟言笑,每天泡在實驗室裡的牛人。
不過呢,在這個群體裡,也有些另類,
這些人不僅在科學領域是聲名在外的大牛,在其他領域同樣是呼風喚雨。
最近,微信公眾號“超級數學建模”就總結了這麼幾位。
從他們的案例中我們就能看出來,
以咱們人類的天賦,一輩子真的可以同時在好幾個領域裡取得成功。
比如,美國有一個數學天才,叫西蒙斯。這傢伙24歲就任教於哈佛大學,
30歲就成了知名大學數學學院院長,還不到40歲就獲得了幾何學領域最高獎——韋布倫獎。
後來,這位西蒙斯先生又亂入到了商業領域,成立了一家對沖基金,
創立了連續賺錢二十多年的神話,就連商業大鱷索羅斯的基金都被他秒殺掉了。
這位西蒙斯先生跟陳省身以及楊振寧還是好朋友,
他曾專門為楊振寧引入了新的數學知識,掃清了楊振寧提出物理理論的障礙。
一位締造了商業神話的數學家,最後幫物理學家提供理論基礎,西蒙斯的人生夠傳奇了吧?
不過,西蒙斯還不算最典型的例子,下面再來說一位你熟悉的。富蘭克林你肯定聽說過吧?
雷雨天放風箏的科學家富蘭克林、
寫出了中學課文《哨子》的富蘭克林、美國獨立戰爭的政治家富蘭克林……
沒錯,以上幾個均為同一個人。他不僅起草了美國憲法,還是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創始人,
同時還擁有英國皇家科學學會院士的頭銜,可以說是科學家這個群體裡最能跨界的。
再比如,197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西蒙,他是組織經濟學的鼻祖級人物。但是你知道嗎?
這位諾貝爾獎得主同時還是計算機領域最高獎——圖靈獎獲得者,
而他最初的大學專業卻是政治,他還曾執教卡內基梅隆大學擔任心理學教授,
獲得過美國心理學傑出貢獻獎。這位大神一輩子都沒閒著,
他前後共獲得了九所大學的博士學位。
還有一個科學家必須得提一下,他就是愛因斯坦畢生的對手,
量子力學眾科學家們的掌門人——尼爾斯·玻爾,你知道他還有一個身份是什麼嗎?
是足球運動員。據說,他甚至差點代表丹麥參加奧運會足球比賽,
後來他的弟弟代替他出賽了,還獲得了倫敦奧運會的銀牌。
而玻爾沒能參賽的原因是,他曾在一場足球比賽時思考物理題,
所以被認為不夠專注才落選。他獲得1922年諾貝獎物理學獎時,
丹麥報紙採用的標題還是《著名足球運動員尼爾斯·玻爾被授予諾貝爾獎》。
怎麼樣,聽完這些亂入各種領域的科學家的故事,是不是被震撼到了呢?
你可能會覺得,這些科學家們天賦秉異,幹啥都能精通,所以才能跨界。
但像咱們普通人,能干好一行還不容易呢,更別提跨界了。
當然了,這麼說的確有道理,
但所謂“專業對口”對於普通人來說也不是必須的,適當跨跨界對咱們還是挺有好處的。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心理飽和”效應,
它指的是如果咱們執著於只做一件事情,數十年如一日,這樣反而不利於提高工作效率。
這是因為,當我們在自己的職業方向非常熟練了之後,
我們的工作就成為了非常重複單調的行為,
此時大腦會產生一種保護機制讓我們感到厭倦,度日如年。
這樣既浪費了生命,也無益於效率的提高。
所以,咱們應該適當地在工作之外給自己安排一些不那麼安逸,
具有挑戰性的任務,這樣不僅可以放鬆我們的大腦,還能無形中提高咱們其它方面的能力。
所以你看,那些生猛得一塌糊塗的科學家們,
他們不僅天賦秉異,在應對工作厭倦的心理障礙時也更是有一手。
也難怪他們用有限的一生,乾了咱們幾輩子都做不到的事情。
本文源自:公眾號“超級數學建模”(亂入各種領域的科學家們依舊生猛得一塌糊塗);
和訊讀書(這輩子多少生存規則毀了你)
稿:李程遠 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學者
轉載:得到
---------
主旨: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心理飽和”效應,
它指的是如果咱們執著於只做一件事情,數十年如一日,這樣反而不利於提高工作效率。
這是因為,當我們在自己的職業方向非常熟練了之後,
我們的工作就成為了非常重複單調的行為,
此時大腦會產生一種保護機制讓我們感到厭倦,度日如年。
這樣既浪費了生命,也無益於效率的提高。
所以,咱們應該適當地在工作之外給自己安排一些不那麼安逸,
具有挑戰性的任務,這樣不僅可以放鬆我們的大腦,還能無形中提高咱們其它方面的能力。
這樣既浪費了生命,也無益於效率的提高。
所以,咱們應該適當地在工作之外給自己安排一些不那麼安逸,
具有挑戰性的任務,這樣不僅可以放鬆我們的大腦,還能無形中提高咱們其它方面的能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