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8日 星期二

❤得到-外史-日本:家境富裕就能上好大學

文章出處:日本:家境富裕就能上好大學

主旨:
日本雖深受中華文化影響,然而日本卻沒有科舉制度。
由於此,日本設計出有別於中華大地掄才選拔體制,
它們是什麼,怎麼運作,於本篇有介紹。



高考是好多人都經歷過的一道關卡,
它是大學挑選人才的一種手段,或者​​也可以說是唯一的手段。
許多東亞國家都有類似的制度,日本自古以來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
好多人以為他們和我們有一樣的高考制度,想上好大學,
競爭十分激烈,要經歷地獄般的過程。
但實際上啊,日本的教育制度與其他東亞國家可以說,完全不一樣。
在日本想上大學是很容易的事,
這不是因為近年來日本社會“少子化”的結果,而是從古到今一直就這樣
原因就是,日本自古以來都沒有科舉制度
最近,微信公眾號“大家”的一篇文章,就為我們介紹了日本的高等教育制度,
我們一起聽聽看:


歷史上的東亞各國像朝鮮啊、越南啊、琉球啊都受中國的影響,有科舉制度,
日本反而沒有。即使在儒學蓬勃發展的江戶時期,也沒有科舉。
不單如此,江戶時期的儒學學者還全都反對科舉
比如戶第一大儒就認為科舉和郡縣制是一樣的,
會讓法家的習氣深入到讀書人的骨髓裡,讓讀書變得越來越功利化,
因此對科舉制度特別痛恨。這樣的批判,在日本江戶時期不是個例,而是儒學學者的共識
從根上說,
是因為科舉作為底層人民的上升階梯,在階層分明的日本封建社會舉步難行。
而日本的學者基本全是貴族階級出身,
那肯定就反對科舉制度——為了保護自己的階層利益嘛


那麼,在沒有科舉制度的情況下,日本高等教育發展到今天,有哪些特點呢:

第一,大學的入學方式多元化
在日本啊,學生可以通過各種途徑進入各式各樣的大學。
除了一般的考試以外,還可以靠什麼推薦入試啊、AO入試啊、
歸國子女入試啊、系列學校入試、留學生入試啊等等等等千奇百怪的方式進大學。
方式多到讓你眼花繚亂,甚至還要專門去問專業的人,做個報考方案什麼的。

第二,學校數量多,同時又有多元化和自主性
日本的大學相當多,你別看人家地方小,人口也才一億多點,
但人家大學的數量與咱們國家的本科學校數量差不多,
而且這些大學特別多元化,比如按學年可以分4年制的正常大學和2年制的短期大學。
要是按所有制分呢,可以分為國立大學、公立大學和私立大學。
這就讓學校的自主性特別高,
行政和教學上壓根不需要按教育部門的規定來,
招生自己招,考試也行、申請也行、面試也行,完全自己說了算。

第三是日本大學男女有別
日本呢,女性的地位是比較低的,“男主外女主內”是公認的社會準則
一方面,盛產日本政商界精英的大學,比如東京大學這種,女學生比例不到百分之二十
另一方面,他們專門有女子大學,或者是全是女生的短期大學。
這些大學被稱為“新娘學校”或“淑女學校”,大部分都是人文教養和家政類的專業。
其中有一些全國知名的,理由竟然是特別能培養“賢妻良母”

上面說的這三點啊,是從江戶時期就已經存在的,一直搞到現在。
得虧日本沒有科舉,要不然啊上大學的方式就會很單一化,
學校只有分數高低的差別,分數高就上好學校,分數低就只能上差學校,
培育不出多元化,這樣就算是有私立學校也白搭。
一旦學校不能多元化、不能因材施教了,
那在日本這男女有別的國家,高等教育根本沒法整啊!


最後,這篇文章的作者寫道,恰恰是因為這種多元化,
就讓日本的應屆畢業生和大學之間有一種特別自由的關係。
大學挑選學生,學生也根據自己的情況挑選大學。
除了最普通的考試入學以外,學生還能靠一些特長特招入學,
或是從同一品牌的私立高中直升,又或是依靠學校的推薦保送等等等等一大堆方法。

更像是在自由市場消費,有錢的呢就吃法式​​大餐、滿漢全席;
沒錢的呢也可以吃漢堡、薯條、煎餅果子。
這市場裡五花八門,啥樣的都有,能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
當然,那些家境殷實、富裕的學生相對就有了更多選擇,學業上也更輕鬆。
家境貧寒的學生呢,就更得靠自己努力、力爭上游

不過歸根結底,
能讓你雙向選擇的市場經濟總比被中央管控、限制自由的計劃經濟更能適應時代的需求吧?您覺著呢?


本文源自:微信公眾號“大家”(蔡孟翰:在日本,如果家境殷富就可以上好大學)
稿:luke
轉載:得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