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區分事實與觀點,要從小抓起
有時候啊,我們的朋友圈和微信群經常被一些社會事件刷屏。
大家激烈地爭辯一些問題,但總是覺得雞同鴨講,怎麼都說不到一塊去。
這裡面的主要原因,是好多人在討論的時候,分不清楚什麼是“事實”,什麼是“觀點”。
要說這種區分能力,可是個童子功。
國外的幼兒園就有一套完備的訓練方法,來給孩子從小培養這種能力。
最近幼教公眾號“小花生網”就刊登了一篇文章,給我們詳細介紹了這種方法。
首先,讓我們搞清楚,事實和觀點的區別在哪裡?
事實就是能被證明真假的陳述。
觀點呢,是在說一種信念、感覺、看法,無法證明真假。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拿出一支冰淇淋,
一個人說:冰淇淋好吃。
另一個說:冰淇淋是奶製品。
“冰淇淋好吃”就是一種主觀上的感受,有人覺得好吃,也許有人就覺得很難吃。
很明顯,第一個人說的是一個觀點,第二個人說的是一個事實。
為啥要區分事實和觀點呢?因為這是批判性思維的起點。
批判性思維就是,你對外來的信息不能照單全收,
而是要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要敢於提出質疑。
那麼如何對兒童從小培養這種思考分析能力呢?
美國的幼教和中小學,一般把它分解成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在上幼兒園到小學一二年級,
老師會舉出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讓小朋友們做簡單的區分練習。
比如:一句話說:我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弟弟。
另一句說:蘇斯博士是我最喜歡的作家。
哪句是事實?哪句是觀點?
顯然第一句是事實,第二句是觀點。
老師也會用小朋友非常熟悉的故事來舉例,
讓他們分辨故事裡,哪些是事實,哪些是觀點。
比如《三隻小豬》的故事裡,“大灰狼是壞蛋!”,
從小我們就覺得這就是個事實啊,沒什麼可質疑的嘛。
但其實呢,好好想想,這只是一個被重複了好多好多遍的觀點呀,它不是個事實。
除此之外啊,
老師還會通過一些特定的用詞引導小朋友去判斷一段陳述到底是事實,還是觀點。
比如說,有很多形容詞的句子,多半是一個觀點性的陳述。
而數字、統計、科學、歷史、非虛構……這些詞和概念往往會和事實關係比較大。
第二個階段,是小學的中高年級時期,
老師會引導孩子們進一步分辨事實和觀點,而且要學會用事實去支撐自己的觀點。
在這個階段,要教孩子特別留意那些個帶有意見傾向性和概括總結性的詞兒,
比如說:我想、我相信、我總是、我感覺、我從不之類的,
有這些詞兒的句子,很可能是一個觀點。
在這個階段,也要引導孩子們學習“勸說性寫作”,什麼叫勸說性寫作?
有點像咱們的“議論文”,目的是引導孩子們學會用事實去支撐他們的觀點。
格式一般是先說:“我的觀點是什麼什麼什麼”,然後說明原因和論據。
第三個階段是初中時期,老師會告訴孩子們即使是事實陳述,也會夾雜觀點和偏見。
報導同一個事件,如果講述方式不一樣,
或者內容側重點不一樣,對讀者的影響也就不一樣。
有一個學校的老師,讓學生做了個練習,隨便找了某天的《紐約時報》,
問學生:
“你怎麼確定這篇文章是事實,還是觀點?”
“新聞和新聞分析到底有什麼區別?”
“有哪些文章把事實和觀點混一塊兒了?”
“你覺得區分事實和觀點容易麼?”
學生們後來就發現,把什麼文章放在什麼位置,是很有講究的。
而一篇文章裡,事實的成分和觀點的成分好多時候非常難區分。
第四個階段是高中時期,這個階段對學生的思辨能力要求會更高。
學生得學會從新聞報導、博客文章等媒體的信息中,
去辨別那些偽裝成事實的觀點,分析作者可能的動機。
這也能讓學生們明白真實的世界是真假難辨的,每個人的認知都有局限性。
比如,美國大選的時候,美國的中學老師會讓學生做這樣一個練習:
請仔細分析那幾位總統候選人說的話,看看哪些是事實,哪些是觀點,
結合一些研究,判斷這些人的可信度。
到了這個階段,有些悟性高的學生已經能夠結合政客們嘴裡出現的事實,觀點比例,
彼此之間的支持關係,來判斷他們是不是靠譜了。
你看,從幼兒園一直到高中,
如果我們能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去辨別客觀的事實和主觀的看法,
那他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一定會更加清晰。
本文源自:“小花生網”(為什麼國外孩子從小學習怎麼區分 Facts & Opinions?)
稿:婁子妍
轉載:得到
---------
主旨:
很多人激烈地爭辯一些問題,
但總是覺得雞同鴨講,怎麼都說不到一塊去。
這裡面的主要原因,分不清楚什麼是“事實”,什麼是“觀點”。
首先,讓我們搞清楚,事實和觀點的區別在哪裡?
事實就是能被證明真假的陳述。
觀點呢,是在說一種信念、感覺、看法,無法證明真假。
那為啥要區分事實和觀點呢?因為這是批判性思維的起點。
批判性思維就是,你對外來的信息不能照單全收,
而是要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要敢於提出質疑。
如何對兒童從小培養這種思考分析能力呢?
step 1. 區分練習
比如說,有很多形容詞的句子,多半是一個觀點性的陳述。
而數字、統計、科學、歷史、非虛構……
這些詞和概念往往會和事實關係比較大。
step 2. 學會用事實去支撐自己的觀點
引導孩子們學習“勸說性寫作”,什麼叫勸說性寫作?
有點像咱們的“議論文”,
目的是引導孩子們學會用事實去支撐他們的觀點。
格式一般是先說:
“我的觀點是什麼什麼什麼”,然後說明原因和論據。
step 3. 再從"事實"上區分
即使是事實陳述,也會夾雜觀點和偏見
step 4. 思辨能力要求會更高
學會從新聞報導、博客文章等媒體的信息中,
去辨別那些偽裝成事實的觀點,分析作者可能的動機。
這也能讓學生們明白真實的世界是真假難辨的。
每個人的認知都有局限性。
有時候啊,我們的朋友圈和微信群經常被一些社會事件刷屏。
大家激烈地爭辯一些問題,但總是覺得雞同鴨講,怎麼都說不到一塊去。
這裡面的主要原因,是好多人在討論的時候,分不清楚什麼是“事實”,什麼是“觀點”。
要說這種區分能力,可是個童子功。
國外的幼兒園就有一套完備的訓練方法,來給孩子從小培養這種能力。
最近幼教公眾號“小花生網”就刊登了一篇文章,給我們詳細介紹了這種方法。
首先,讓我們搞清楚,事實和觀點的區別在哪裡?
事實就是能被證明真假的陳述。
觀點呢,是在說一種信念、感覺、看法,無法證明真假。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拿出一支冰淇淋,
一個人說:冰淇淋好吃。
另一個說:冰淇淋是奶製品。
“冰淇淋好吃”就是一種主觀上的感受,有人覺得好吃,也許有人就覺得很難吃。
很明顯,第一個人說的是一個觀點,第二個人說的是一個事實。
為啥要區分事實和觀點呢?因為這是批判性思維的起點。
批判性思維就是,你對外來的信息不能照單全收,
而是要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要敢於提出質疑。
那麼如何對兒童從小培養這種思考分析能力呢?
美國的幼教和中小學,一般把它分解成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在上幼兒園到小學一二年級,
老師會舉出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讓小朋友們做簡單的區分練習。
比如:一句話說:我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弟弟。
另一句說:蘇斯博士是我最喜歡的作家。
哪句是事實?哪句是觀點?
顯然第一句是事實,第二句是觀點。
老師也會用小朋友非常熟悉的故事來舉例,
讓他們分辨故事裡,哪些是事實,哪些是觀點。
比如《三隻小豬》的故事裡,“大灰狼是壞蛋!”,
從小我們就覺得這就是個事實啊,沒什麼可質疑的嘛。
但其實呢,好好想想,這只是一個被重複了好多好多遍的觀點呀,它不是個事實。
除此之外啊,
老師還會通過一些特定的用詞引導小朋友去判斷一段陳述到底是事實,還是觀點。
比如說,有很多形容詞的句子,多半是一個觀點性的陳述。
而數字、統計、科學、歷史、非虛構……這些詞和概念往往會和事實關係比較大。
第二個階段,是小學的中高年級時期,
老師會引導孩子們進一步分辨事實和觀點,而且要學會用事實去支撐自己的觀點。
在這個階段,要教孩子特別留意那些個帶有意見傾向性和概括總結性的詞兒,
比如說:我想、我相信、我總是、我感覺、我從不之類的,
有這些詞兒的句子,很可能是一個觀點。
在這個階段,也要引導孩子們學習“勸說性寫作”,什麼叫勸說性寫作?
有點像咱們的“議論文”,目的是引導孩子們學會用事實去支撐他們的觀點。
格式一般是先說:“我的觀點是什麼什麼什麼”,然後說明原因和論據。
第三個階段是初中時期,老師會告訴孩子們即使是事實陳述,也會夾雜觀點和偏見。
報導同一個事件,如果講述方式不一樣,
或者內容側重點不一樣,對讀者的影響也就不一樣。
有一個學校的老師,讓學生做了個練習,隨便找了某天的《紐約時報》,
問學生:
“你怎麼確定這篇文章是事實,還是觀點?”
“新聞和新聞分析到底有什麼區別?”
“有哪些文章把事實和觀點混一塊兒了?”
“你覺得區分事實和觀點容易麼?”
學生們後來就發現,把什麼文章放在什麼位置,是很有講究的。
而一篇文章裡,事實的成分和觀點的成分好多時候非常難區分。
第四個階段是高中時期,這個階段對學生的思辨能力要求會更高。
學生得學會從新聞報導、博客文章等媒體的信息中,
去辨別那些偽裝成事實的觀點,分析作者可能的動機。
這也能讓學生們明白真實的世界是真假難辨的,每個人的認知都有局限性。
比如,美國大選的時候,美國的中學老師會讓學生做這樣一個練習:
請仔細分析那幾位總統候選人說的話,看看哪些是事實,哪些是觀點,
結合一些研究,判斷這些人的可信度。
到了這個階段,有些悟性高的學生已經能夠結合政客們嘴裡出現的事實,觀點比例,
彼此之間的支持關係,來判斷他們是不是靠譜了。
你看,從幼兒園一直到高中,
如果我們能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去辨別客觀的事實和主觀的看法,
那他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一定會更加清晰。
本文源自:“小花生網”(為什麼國外孩子從小學習怎麼區分 Facts & Opinions?)
稿:婁子妍
轉載:得到
---------
主旨:
很多人激烈地爭辯一些問題,
但總是覺得雞同鴨講,怎麼都說不到一塊去。
這裡面的主要原因,分不清楚什麼是“事實”,什麼是“觀點”。
首先,讓我們搞清楚,事實和觀點的區別在哪裡?
事實就是能被證明真假的陳述。
觀點呢,是在說一種信念、感覺、看法,無法證明真假。
那為啥要區分事實和觀點呢?因為這是批判性思維的起點。
批判性思維就是,你對外來的信息不能照單全收,
而是要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要敢於提出質疑。
如何對兒童從小培養這種思考分析能力呢?
step 1. 區分練習
比如說,有很多形容詞的句子,多半是一個觀點性的陳述。
而數字、統計、科學、歷史、非虛構……
這些詞和概念往往會和事實關係比較大。
step 2. 學會用事實去支撐自己的觀點
引導孩子們學習“勸說性寫作”,什麼叫勸說性寫作?
有點像咱們的“議論文”,
目的是引導孩子們學會用事實去支撐他們的觀點。
格式一般是先說:
“我的觀點是什麼什麼什麼”,然後說明原因和論據。
step 3. 再從"事實"上區分
即使是事實陳述,也會夾雜觀點和偏見
step 4. 思辨能力要求會更高
學會從新聞報導、博客文章等媒體的信息中,
去辨別那些偽裝成事實的觀點,分析作者可能的動機。
這也能讓學生們明白真實的世界是真假難辨的。
每個人的認知都有局限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