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滿是強者的世界,弱者怎麼生存
讓我先來問你一個問題:假設有甲乙丙三個人,
這三個人的厲害程度排名分別是,
甲的戰鬥力是80,乙的戰鬥力是60,而丙的戰鬥力只有40。
如果這三人在擂台上混戰,你認為誰的生存機會最大呢?
你的答案是甲,對不對?答案可能要出乎你的意料了。
如果三人都採取對自己最有利的策略,生存機會最大的反而會是丙。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當三人大混戰時,每個人都會想要優先幹掉對面兩人中威脅最大的那個,
所以甲會同時成為另外兩個人的靶子,而乙則會成為甲優先針對的對象,
一輪下來,反而丙所受的損傷會最少。鶴蚌相爭漁翁得利,
之後不管甲和乙誰先被幹掉,丙都可以保存最大的實力來收拾剩下的殘局。
這樣一個經典的案例,在數學上被稱為“三個火槍手”模型,
它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當與實力更為強大的對手單挑的時候。
如果能拉另外一個強敵進來,把兩方單挑變成三方混戰,
這樣原本對自己悲催的局面,反而可能得到根本的扭轉。
在咱們歷史上,最生產這種多方混戰局面的時代當屬戰國時期了。
也正是那個時期,出現了許多堪稱經典的類似“三個火槍手”的戰爭謀略。
比如說,戰國後期時,秦國是最為強大的諸侯,
有一次秦國就發兵到了周王朝的國都洛陽城下,
想逼迫週天子交出當時象徵天下的寶物九鼎。
周天子當然不想這麼窩囊地把寶物交出去啊,但是死磕秦國又是必死無疑,
危急時刻,周天子的一個謀臣想了個辦法,那就是把齊國拉進來大家一起玩兒。
周天子對齊國說:你們齊國是大國,最負責任了,天子有難,想必你們也不會坐視不管吧?
你們如果能幫忙把秦國趕回去,那九鼎你們就拿走吧!
齊王聽了大喜,立刻就點了五萬大軍到了洛陽,一副誓死效忠周朝的樣子。
秦國一看不對勁,為了幾個鼎和東方的大國干上不值得,就灰溜溜地回去了。
秦國是走了,這回輪到齊國霸王硬上弓了。周天子也不想把鼎給齊國,該怎麼辦呢?
這時,謀士又故技重施,他對齊王說:鼎給你們可以,但是你們得派人運回去啊。
中間的魏國打鼎的主意好久了,你們走魏國,肯定兇多吉少。
繞道走楚國吧,人家楚王也不是什麼善茬,你還是多派點軍隊來取吧。
齊王一聽,頓時垂頭喪氣,為了個破鼎,
竟然還需要跟魏國或楚國死磕,怎麼想也不划算,於是也就放棄了九鼎。
你看,這其中周朝採取的策略,就是典型的拉人進來混戰的丙的策略,
儘管實力跟誰比都是菜鳥,但卻硬是在列強的博弈中生存了下來。
咱們再回到最初的題目,如果這時不是三方混戰,
而是輪流按順序選擇對手單挑,丙還會那麼好混嗎?
答案是肯定的,如果不是丙先選,
那麼甲和乙肯定都會優先選擇相互火拼,等到丙出手時同樣也是收拾殘局。
那如果丙要先行動呢?這個時候丙的最優策略是棄權,讓甲或者乙走下一步,
然後收拾殘局,總之一定要保證自己的實力不要最先被消耗。
同樣的例子還可以從戰國時期找到。
那時候,秦國的實力平平,並不如東方六國,
當時的魏國是實力最強大的,在中原不可一世,經常和鄰居打打殺殺。
秦國本來也想參與進去分一杯羹,當時的謀士商鞅就勸秦王說:
咱們現在實力不行,參和到六國的鬥爭中,
誰贏了下一步都遲早收拾咱們,還不如按兵不動讓它們耗去。
秦王聽了商鞅的話後,就韜光養晦勵精圖治,
一段時間後,魏國被耗了一大半,秦國反而崛起了。
這個時候秦國就開始參和進來了,
它和其它國家一起把魏國打了個滿地找牙,撈了不少好處。
到了戰國後期,秦國儼然成為了最強的國家,
就跟三個火槍手裡的甲一樣,成了別人聯合對付的對象。
這時秦國很清楚多方博弈時絕不能被針對的道理,又採用合縱策略,
選擇給魏國這些弱國一些好處,讓它幫忙打其它國家。
結果六國聯盟一破,就全成了強秦掌下的軟柿子。
你看,秦國最初採用的策略,正是像丙一樣選擇棄權、兩不相幫的策略。
而等到自身實力上來之後,就積極拉攏弱國對抗強敵,
始終沒讓自己處於被共同針對的局面。
正是採取了正確的策略,才使得秦國最終統一六國完成了霸業。
所以說,在有許多對手參與的博弈中,實力總是此消彼長的,
很強的實力一旦過於高調,反而會落得被針對的下場,
而只要採取了正確的策略,鹹魚也有翻身的一天。
本文源自:公眾號“超級數學建模”(三個火槍手的博弈與戰國七雄爭霸)
稿:李程遠 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學者
轉載:得到
讓我先來問你一個問題:假設有甲乙丙三個人,
這三個人的厲害程度排名分別是,
甲的戰鬥力是80,乙的戰鬥力是60,而丙的戰鬥力只有40。
如果這三人在擂台上混戰,你認為誰的生存機會最大呢?
你的答案是甲,對不對?答案可能要出乎你的意料了。
如果三人都採取對自己最有利的策略,生存機會最大的反而會是丙。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當三人大混戰時,每個人都會想要優先幹掉對面兩人中威脅最大的那個,
所以甲會同時成為另外兩個人的靶子,而乙則會成為甲優先針對的對象,
一輪下來,反而丙所受的損傷會最少。鶴蚌相爭漁翁得利,
之後不管甲和乙誰先被幹掉,丙都可以保存最大的實力來收拾剩下的殘局。
這樣一個經典的案例,在數學上被稱為“三個火槍手”模型,
它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當與實力更為強大的對手單挑的時候。
如果能拉另外一個強敵進來,把兩方單挑變成三方混戰,
這樣原本對自己悲催的局面,反而可能得到根本的扭轉。
在咱們歷史上,最生產這種多方混戰局面的時代當屬戰國時期了。
也正是那個時期,出現了許多堪稱經典的類似“三個火槍手”的戰爭謀略。
比如說,戰國後期時,秦國是最為強大的諸侯,
有一次秦國就發兵到了周王朝的國都洛陽城下,
想逼迫週天子交出當時象徵天下的寶物九鼎。
周天子當然不想這麼窩囊地把寶物交出去啊,但是死磕秦國又是必死無疑,
危急時刻,周天子的一個謀臣想了個辦法,那就是把齊國拉進來大家一起玩兒。
周天子對齊國說:你們齊國是大國,最負責任了,天子有難,想必你們也不會坐視不管吧?
你們如果能幫忙把秦國趕回去,那九鼎你們就拿走吧!
齊王聽了大喜,立刻就點了五萬大軍到了洛陽,一副誓死效忠周朝的樣子。
秦國一看不對勁,為了幾個鼎和東方的大國干上不值得,就灰溜溜地回去了。
秦國是走了,這回輪到齊國霸王硬上弓了。周天子也不想把鼎給齊國,該怎麼辦呢?
這時,謀士又故技重施,他對齊王說:鼎給你們可以,但是你們得派人運回去啊。
中間的魏國打鼎的主意好久了,你們走魏國,肯定兇多吉少。
繞道走楚國吧,人家楚王也不是什麼善茬,你還是多派點軍隊來取吧。
齊王一聽,頓時垂頭喪氣,為了個破鼎,
竟然還需要跟魏國或楚國死磕,怎麼想也不划算,於是也就放棄了九鼎。
你看,這其中周朝採取的策略,就是典型的拉人進來混戰的丙的策略,
儘管實力跟誰比都是菜鳥,但卻硬是在列強的博弈中生存了下來。
咱們再回到最初的題目,如果這時不是三方混戰,
而是輪流按順序選擇對手單挑,丙還會那麼好混嗎?
答案是肯定的,如果不是丙先選,
那麼甲和乙肯定都會優先選擇相互火拼,等到丙出手時同樣也是收拾殘局。
那如果丙要先行動呢?這個時候丙的最優策略是棄權,讓甲或者乙走下一步,
然後收拾殘局,總之一定要保證自己的實力不要最先被消耗。
同樣的例子還可以從戰國時期找到。
那時候,秦國的實力平平,並不如東方六國,
當時的魏國是實力最強大的,在中原不可一世,經常和鄰居打打殺殺。
秦國本來也想參與進去分一杯羹,當時的謀士商鞅就勸秦王說:
咱們現在實力不行,參和到六國的鬥爭中,
誰贏了下一步都遲早收拾咱們,還不如按兵不動讓它們耗去。
秦王聽了商鞅的話後,就韜光養晦勵精圖治,
一段時間後,魏國被耗了一大半,秦國反而崛起了。
這個時候秦國就開始參和進來了,
它和其它國家一起把魏國打了個滿地找牙,撈了不少好處。
到了戰國後期,秦國儼然成為了最強的國家,
就跟三個火槍手裡的甲一樣,成了別人聯合對付的對象。
這時秦國很清楚多方博弈時絕不能被針對的道理,又採用合縱策略,
選擇給魏國這些弱國一些好處,讓它幫忙打其它國家。
結果六國聯盟一破,就全成了強秦掌下的軟柿子。
你看,秦國最初採用的策略,正是像丙一樣選擇棄權、兩不相幫的策略。
而等到自身實力上來之後,就積極拉攏弱國對抗強敵,
始終沒讓自己處於被共同針對的局面。
正是採取了正確的策略,才使得秦國最終統一六國完成了霸業。
所以說,在有許多對手參與的博弈中,實力總是此消彼長的,
很強的實力一旦過於高調,反而會落得被針對的下場,
而只要採取了正確的策略,鹹魚也有翻身的一天。
本文源自:公眾號“超級數學建模”(三個火槍手的博弈與戰國七雄爭霸)
稿:李程遠 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學者
轉載:得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