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5日 星期日

❤得到-邏輯-高收入者怎麼思考問題

文章出處:高收入者怎麼思考問題


為什麼同樣的職位,有的人能拿高薪,有的人就只能拿基本的生活費呢?
為什麼很多人明明很努力,工資卻不高;而有的人看上去很清閒,卻賺得盆滿缽滿呢?
微信公眾號新生大學寫了一篇文章說,
這是因為工資的高低取決於你能為市場提供多少價值,而不取決於你多努力


其實呢,在職場上待幾年的人都知道,
市場願意為那些能給公司帶來更多效益的“創造型”人才支付高工資。
而思考的質量正是拉開“創造型”人才和普通人差距的關鍵因素。
那怎麼才能提升思考質量呢?有4個原則。


第一個原則:透過現象看本質。
當突發事件發生的時候,如果你總是手忙腳亂地處理眼前的問題,就會發現:
你總是剛解決了眼前的麻煩,下一個麻煩就又接踵而來了。
所以,不能只看事件本身,還要看到事件背後的結構,
找到一個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方法。

比如說:很多人的計劃之所以很難實現,
根本原因就在於他們想要實現目標的慾望不夠強烈。
而意志力薄弱、懶惰、拖延症只是表面現象。
如果我們只看到了這些表面現象,就把現象當成了本質,
就會發現為現象制定的解決方案根本沒法完成目標,
而且解決問題的過程還會變得更加繁瑣。
這時候,只要你抓住了問題的本質,所有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比如,努力培養自己實現目標的慾望,這樣我們就能堅持到最終完成目標的那一刻了。

怎樣才能抓住問題的本質呢?作者建議我們:要不斷地問自己 “為什麼”。
借用金字塔原理的思想,從金字塔的底部到頂尖,試著去收集一些表面現象,
然後歸納出這些現象更深層的原因。
因為,專注於解決頂尖的根本問題,你的工作效率才能得到質的飛躍。


第二個原則:切合實際地完整思考。
之前我們得到APP提起過很多次二八法則,說的是:我們80%的收入來源於20%的工作。
也就是說,大部分人把80%的時間都浪費在沒有用的點子上了。
這個問題在初入職場的新人身上非常明顯。
因為沒有太多實踐經驗,所以他們總是不切實際,
常常只是想到了一個點子就開始興奮,因此忽略了很多局限性。
而事實上,只有能轉化成行動的點子才是有價值的。

比如說,一篇完整的“實用型” 文章至少要有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三個部分。
少了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會讓讀者看得莫名其妙。
再比如,你興致勃勃地跟老闆說了你自以為很好的想法,
卻給不出一套完整性的方案,那你的這些想法就變得毫無價值了。
而對於“創造型”人才來說,完整性是做事最基本的原則,
他們還會在這個基礎上不斷添磚加瓦、修繕方案,
確保整個流程走下來可以給用戶最完美的體驗。

相比於給出完整方案,切合實際地思考對於職場新人來說更加困難。
因為缺乏實踐經驗嘛,所以新人更容易理想化地制定方案,
考慮不到方案中哪些部分有執行難度。這時,最實用的方法就是:
進行大量的實踐,而且把實踐範圍放在最高效的那 20% 的工作區域
比如,“創造型”人才從一開始就把自己大部分的精力放到了創收的工作上了,
他們得到的回報率當然就很高。所以,仔細想想你的工作,
哪些部分真正產生了經濟效益,不斷地去做這些工作就好了。


第三個原則:掌握跨學科的知識和思維方法,不斷學習積累複利效應。
對於長期處在同一種知識領域的人來說,解決問題的思維很容易養成一種定式。
比如說,手裡只有一把錘子的人,會把所有問題都當成釘子。
然而有時候我們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不只涉及一個學科時,
掌握跨學科的知識,就能幫我們打開解決問題的腦洞,產生一些創造性的解決方法。

舉個例子:文藝復興時期的達芬奇是在繪畫、
音樂等各領域都有建樹的罕見的天才,尤其是解剖學。
達芬奇解剖過幾十具屍體,這讓他的繪畫非常逼真。

所以,想成為 “創造型”人才,處理問題的時候,
就要多試著把其他領域的知識也融合進來,產生更有價值的解決方案。
持續不斷地學習,就能積累知識的複利效應,未來某一天爆發出來就會產生很大的勢能。


第四個原則:每日反思,避開自己慣犯的誤區。
“創造型”人才認為犯錯誤是進步的必經之路,
所以他們從來都不害怕犯錯誤,但也絕對不會在同一個坑裡摔兩個跟頭。

那麼,怎樣才能避開我們慣犯的誤區呢?
有一個很實用的方法就是:每天堅持寫反思日記,把自己常年積累的錯誤都總結一遍
你就會發現大部分情況下你都是在反复地犯同樣的錯誤,
要是能提前把這些錯誤矯正過來,你就可以少受很多折磨、工作效率也會提高很多倍。

總結一下,所謂的創造性人才,主要體現在思維方式的創造性上。
他們能透過現像看本質,切合實際的完整思考,
並能通過跨學科學習和反思,避免犯同一個錯誤。


本文源自:微信公眾號“新生大學”(還在瞎努力?提高收入得用腦!)
稿:安迪
來源:得到

-----------
主旨:
工資的高低取決於你能為市場提供多少價值,而不取決於你多努力。
市場只願為那些能給公司帶來更多效益的“創造型”人才支付高工資。
而思考的質量正是拉開“創造型”人才和普通人差距的關鍵因素。
那怎麼才能提升思考質量呢?有4個原則
1. 透過現象看本質
 怎樣才能抓住問題的本質呢?
 作者建議我們:要不斷地問自己 “為什麼”。
 借用金字塔原理的思想,從金字塔的底部到頂尖,
 試著去收集一些表面現象,然後歸納出這些現象更深層的原因。
 因為,專注於解決頂尖的根本問題, 你的工作效率才能得到質的飛躍。 
2. 切合實際地完整思考
 進行大量的實踐,而且把實踐範圍放在最高效的那 20% 的工作區域。(20/80法則)
3. 掌握跨學科的知識和思維方法,不斷學習積累複利效應
 多試著把其他領域的知識也融合進來,
 產生更有價值的解決方案。
4. 每日反思,避開自己慣犯的誤區
 每天堅持寫反思日記,把自己常年積累的錯誤都總結一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