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0日 星期五

❤得到-邏輯-虎父有犬子才是正常的(回歸謬誤)

文章出處:虎父有犬子才是正常的


中國有句俗話叫虎父無犬子、強將手下無弱兵。
但現實生活不完全是這樣,虎父時常也會生出犬子,強將手下也經常有弱兵。
是老祖宗的話錯了,還是我們的世界退步了?

最近微信公眾號新生大學發了一篇文章說,統計學上有一種叫“回歸謬誤”的現象。
它告訴我們,虎父擁有同樣厲害的“虎子”,
只是一個偏離正常情況的小概率事件。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什麼是回歸謬誤。

從統計學上看,事件發生的概率都是圍繞一個均值來回波動,這叫 “均值回歸”。
但是日常生活中,人們總是習慣忽略這種規律,
然後找一些莫須有的迷信說法來解釋這種現象,這就是“回歸謬誤” 。


回歸謬誤有兩種常見的表現。第一個表現是不考慮 “回歸效應” ,而盲目地做出預測
舉個例子:有人統計發現,高中成績和大學成績存在弱相關性。
也就是說,上高中時候成績好的人,上了大學成績通常也會不錯。
那我問你,高考考725 分的學生,大學期間的成績大概在什麼位置?
心理學家問了很多人,他們都覺得高中這麼高成績的人,大學裡一定也是數一數二的。

實際上呢,按照咱們說的均值回歸,
考試成績應該是圍繞一個均值來回波動的,
 725分這樣的高分肯定是不多見的,這個成績很可能是一次偶然的結果。
到了大學之後呢,這個高分就會回歸正常,這就是回歸效應。
從這個角度看呢,這名學生上了大學成績還這麼高的概率是很低的。

你看,不考慮回歸效應做預測,犯錯誤的概率被放大了很多。


“回歸謬誤” 的第二個表現是盲目歸因。
舉個例子:病人的了絕症之後,各種辦法都沒用了,
只好採用安慰療法,給病人心理暗示,讓他相信病情能好轉,結果病情居然真的有所好轉。
所以,很多人就認為安慰療法真的能讓患者 “起死回生” 。
但事實上,由於 “回歸效應” ,病情在惡化到極致之後,
會向平均水平回歸,這就是說,這些病人的健康狀況只是正常的 “觸底反彈” 而已。

再比如,有些運動員會把登上雜誌封面看作是一種不祥的徵兆。
因為他們發現,上過封面之後,自己在比賽中的表現會一落千丈。
其實,他們沒有意識到,正是因為前幾次的超常發揮,
才讓他們有機會登上封面,而之前的表現本來就不是他們的平均水準。
所以按照 “均值回歸” 的原理,登上封面之後,
表現有所下降是正常現象,不明就裡的運動員卻認為是上雜誌讓他們倒了楣
同樣一個道理,父親很厲害,也只是這個家族基因在延續過程中的一次偶然爆發,
兒子的相對無能,就是一種基因的“均值回歸”


既然回歸謬誤會讓我們犯錯,那我們應該怎樣避免呢?
首先,你聽完這條音頻,意識到 “回歸謬誤” 的存在。
這時候,它帶給你的負面影響其實就已經減輕很多了。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時刻提醒自己 “盛極必衰,否極泰來” ,並且保持一顆平常心。

其次,客觀數據能幫我們進一步擺脫 “回歸謬誤” 。
好的運動員、演員,都更願意相信自己的歷史表現數據,
而不會因為一兩次超常發揮,就盲目地自信。客觀的數據,能夠讓我們更理性地做出分析。

現在你知道為什麼虎父時常也會生出犬子,強將手下也經常會有弱兵的原因了吧?
一切都只是回歸謬誤在搗鬼。

本文源自:微信公眾號“新生大學”(虎父有犬子才是正常的)
稿:安迪
轉載:得到

----------
主旨:
從統計學上看,事件發生的概率都是圍繞一個均值來回波動,這叫 “均值回歸”。
但是日常生活中,人們總是習慣忽略這種規律,
然後找一些莫須有的迷信說法來解釋這種現象,這就是“回歸謬誤” 。
回歸謬誤有兩種常見的表現。
1. 盲目地作預測
 舉個例子:
 有人統計發現,高中成績和大學成績存在弱相關性。
 也就是說,上高中時候成績好的人,上了大學成績通常也會不錯。
 實際上,按照咱們說的均值回歸,考試成績應該是圍繞一個均值來回波動的。
2. 盲目歸因
 有些運動員會把登上雜誌封面看作是一種不祥的徵兆。
 因為他們發現,上過封面之後,自己在比賽中的表現會一落千丈。
 其實,他們沒有意識到,正是因為前幾次的超常發揮,
 才讓他們有機會登上封面,而之前的表現本來就不是他們的平均水準。
 所以按照 “均值回歸” 的原理,登上封面之後,表現有所下降是正常現象,
 不明就裡的運動員卻認為是上雜誌讓他們倒了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