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6日 星期日

❤得到-中史-你看過的諜戰劇有多離譜?

現如今啊,大夥兒打開電視,從頭到尾換一遍台,肯定能看到不少諜戰題材的作品。
諜戰片這個題材,可以說一直都是影視劇裡的香餑餑,尤其是最近幾年,更是愈演愈烈。
隨著各種諜戰片兒風生水起,就出現了不少離譜的情節片段,也讓大夥兒紛紛吐槽。
那麼真實的情報工作是不是像電影裡講的那樣呢?
微信公眾號“國家人文歷史”最近就以國共內戰時期為例,
給我們講了真實的中共地下黨諜報工作是怎麼進行的,我們一起來看看:

首先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呢,“諜戰”這個詞在當時的語境中並不是太合適。
因為“間諜”這個詞通常來講是個貶義的說法,只有敵方派來的情報人員才叫間諜。
比如說,蘇聯派出的情報人員叫“蘇聯偵察員”或者“紅軍偵察員”;
中共呢會把這些人叫做 “地下工作者”,而把秘密行動叫“秘密戰”或者“秘密工作”。

我們大夥兒常看的影視劇裡,一說到秘密工作,首先想到的就是情報工作。
其實呢,情報工作只是秘密任務中的一種。
當年在和國民黨對抗的時候,地下工作的首要目標是要在敵占區收攏人心,
所以大多數地下工作者的任務是積極發動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
擁護中國共產黨,而絕不單是收集一些情報那麼簡單。

比如說,解放戰爭的時候,國統區的群眾就曾經在中共地下黨的鼓動下,
掀起了大規模的群眾運動,反對內戰、反對飢荒。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電影和文學作品裡,這種情景一點也不少見。
但隨著市場商業化的推進,影視作品的娛樂性大大蓋過了它的真實性,
不少投資商和創作者,總覺得這些真實的歷史實在不夠刺激,不能吸引大眾的眼球,
所以就一窩蜂地往“搜索情報”這個創作誤區裡扎。
只要是描寫地下工作的,就肯定要“搞情報”,
這乍一聽好像確實挺刺激的,但其實完全就是喧賓奪主、本末倒置

再看看國民黨這邊兒,國民黨的前身——
也就是同盟會成立的時候,
地下活動主要是暗殺、聯絡會員等任務,搞情報依然不是主角兒
1927年之後,國民黨的秘密工作開始轉向特務行動。
這些特務呢,通常負責監視和剷除政治敵人,同時也負責策反、拉攏和思想滲透等等
但這些行為都沒法兒簡單地用“諜戰”這兩個字來概括。

除了搞情報以外,“暗殺”也是影視劇“出鏡率”最高的橋段之一
看過《色戒》的朋友都對易先生瘋狂逃竄、躲避暗殺的那一段印象十分深刻。
但其實呢,依照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原則,
中共的主要目標是推翻當時的反動統治,而不是針對某個個人進行清除
如果盲目去暗殺敵方的頭目,搞恐怖襲擊,
不僅不能達到鬥爭的目標,反而會適得其反,容易打草驚蛇,引起社會的恐慌和反感

當時負責執行這些秘密任務的,主要是中共中央的特別行動科,也叫“紅隊”。
有誰出賣了組織機密,或者誰叛黨投敵了,誰就是他們打擊的主要目標

中共歷史上最著名的叛徒之一白鑫就是其中一個。
1929年的時候,
包括彭湃、楊殷在內的五位中共領導人在上海滬西區開會的時候,突然就被逮捕了。
僅僅過了六天,就傳出其中四位在淞滬警備司令部裡被殺害的消息。
中共中央特別行動科很快就通過內線搜查,發現告密者不是外人,正是軍委秘書白鑫。
這個人之所以跑到上海來,就是因為膽小怕死又貪圖榮華富貴,
所以放棄了官銜逃到上海成了內奸。

為了剷除白鑫,紅隊在法租界的霞飛路埋伏等候,一舉拿下了這個叛徒和隨從的特務保鏢。
90多聲槍響,子彈直接從前額洞穿後腦。
這事立馬轟動​​了整個上海,嚇壞了不少猖狂的特務和叛徒,從此就沒人再敢隨便走動了。

紅隊的這次行動,乾淨利落,很快就在上海灘樹立了威望。
但即便如此,中共對清除反動統治階級的頭目依然保持著小心謹慎的態度。
擔心盲目的清除或者暗殺行動會帶來政治方向上的偏差,脫離群眾,造成恐怖主義的蔓延


被諜戰劇洗腦的朋友,
一定也覺得地下黨經常出入各種高級場所,是件很稀鬆平常的事兒。
而且,還得時不時和美色誘惑過過招、動不動就用金錢去收買什麼人,
或者用手槍恫嚇,以此獲取情報和線索。
但實際上,中共中央特科對這些手段都有明確的禁令,
因為這些手段是把雙刃劍,玩兒好了一劍降敵,玩兒不好就引火上身了

中共秘密組織早期的負責人顧順章,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他很早就參加了工人運動,雖然一直勇於衝鋒陷陣,但骨子裡的流氓習氣從來沒改過。
他在擔任了特別行動科負責人之後,常常藉著工作的名義,拿組織經費,
出去吃喝玩樂、嫖娼、吸毒,是樣樣不少。
眼看著自己被人盯上,仕途就要葬送了,就開始心懷不滿,想叛黨投敵。

1931年4月,他在武漢被逮捕之後馬上就叛變了,
還提出要用中共中央機關的全部地址作交換條件。
幸虧當時已經潛入敵方內部的錢壯飛破譯了武漢的來電。
提前通知了中共中央,幾十個機關,幾百號人是連夜轉移陣地,這才避免了一場災難。
所以啊,真實的地下工作者們往往經費都十分有限,日子過的都比較緊巴,
這不單是為了防止貪污腐敗,也是害怕身份暴露。
影視劇裡那些在燈紅酒綠,在豪華歌舞廳裡接頭的情景,也都是憑空杜撰出來的


隱蔽鬥爭的原則一定是“越普通越好”
西方情報界有句名言說:“不像間諜的人才是最好的間諜”
著裝行頭越是接近普通老百姓,就越是不容易被看出來。
按今天的說法,就是那種扔在人堆裡都找不出來的“路人甲”,才是地下工作者的最好人選。
選擇高檔的娛樂場所接頭,絕對是忌諱,
因為很可能一轉身就和敵方頭目或是上層官員撞個正著。


影視劇裡,我們還經常能看到地下工作者各種離譜的感情戲
但在真實情況裡,別說是“談戀愛”了,他們就連公開場合都不敢坐在美女身邊
為啥呢?因為敵方的特務往往出於本能,會很願意盯著美女看,
那對她們身邊的男人自然也就會有興趣,很容易就會引來對方的盤查。
所以為了避免暴露,真正的地下工作者是不會坐在美女身邊的
現代影視劇裡那些俊男靚女的組合,
更多是為了給觀眾飽飽眼福,和真實的歷史大相徑庭


還有一些影視劇常常把地下工作和“槍戰”、“武打”混在一起,
甚至把地下黨都刻畫成武林高手,這也違背了隱蔽鬥爭的原則。
當年,中共的地下工作者當中,除了有軍警的掩護身份,其他人都不許配槍支類的武器,
否則一旦遇到搜身馬上就會暴露身份。
即便是當時在上海影響很大的特科“紅隊”,總共也只有四支手槍,
成員平時外出也不許攜帶,只有在執行除奸的特殊任務時才能使用


這麼一梳理我們就會發現,
在不斷追求懸念和刺激的市場環境裡,
有太多魚龍混雜的影視作品脫離了真實的歷史情境,淪為了“眼球經濟”的產物。
那些個粗製濫造的諜戰劇,不單缺乏事實依據,甚至連起碼的生活邏輯都沒有。
過度的娛樂化和商業化,不僅破壞了影視作品的初衷,
對那些曾經默默奉獻的無名英雄來說,也破壞了他們的信仰和情懷



本文源自:公眾號“國家人文歷史”(為何中共地下黨外出工作避免做美女身邊)
稿:胡雨薇
來源:得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