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1日 星期六

❤得到-經濟-殖民地其實是包袱

文章出處:殖民地其實是包袱


提起近代的戰爭會造成什麼後果,你肯定能想到割地賠款。
那你想沒想過這個問題,既然很多國家寧可付出生命的代價也要得到更多的領土,
那土地能給國家帶來的價值,肯定應該遠超過國家的付出。
那麼,土地到底能給國家帶來什麼好處呢?
最近,微信公眾號“大科技”發了篇文章,講了講歷史上各個國家搶占領土的故事。


先說說西班牙。
在工業革命之前,世界各國基本都處於農業社會的時代,人們吃飯要靠土地,
收成的好壞就決定了收入的高低。所以在那時,更多的土地就意味著更多的財富。
後來我們知道,全球開始了殖民運動,也是因為大家都覺得土地更多才能更富有,
像西班牙和葡萄牙,就是這個理論的實踐者。

可惜呢,西班牙成為第一代海上霸主之後,日子可沒像想像中那樣變好,反而越來越差,
這是怎麼回事呢? 15世紀末,西班牙的伊莎貝拉女王非常支持航海業餘愛好者,
甚至還和哥倫布簽了一份契約說:
發現新大陸之後,只要你保證國王和王后對新大陸的所有權,
我就可以給你包括官銜啊,金銀財寶之類的好處。
結果,哥倫布還真發現了美洲大陸,並且在南美洲發現了無數金礦。
從那之後,大批的西班牙探險家趕到南美洲,
搶占那裡的每一寸土地,將西班牙變成了一個強大的殖民帝國。
而南美洲那塊土地上,盛產的是黃金白銀,這些金銀讓西班牙一下成了世界首富。

但是這些金銀並沒提高西班牙人民的生活水平。
相反,因為金銀流入過多,價值不斷下降,造成了通貨膨脹,物價飛漲。
結果,南美洲遼闊的土地和大量的金銀,
不僅沒給普通西班牙人民帶來利益,反而讓他們的日子越過越苦。
西班牙帝國在經過了短暫的繁榮期之後,很快就衰落了下去。


接著說英國,同樣是殖民帝國,英國卻利用殖民地發展得如日中天,
他和西班牙的差別在哪兒呢?英國在把北美、澳大利亞、
中東這些地區劃進自己的版圖之後,他們開始漸漸放棄了一些殖民地。這是怎麼回事?
原來,英國人算了一筆賬發現,搶占殖民地其實很不划算。
就連英國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都說,殖民地是英國經濟沉重的負擔。
咱們就拿英國當時的殖民地印度舉個例子,看看殖民地是怎麼讓英國賠錢的。

印度對英國經濟的貢獻主要是茶葉和鴉片,
但東印度公司經營數十年,最終向英國議會只上繳了40萬英鎊,差不多是今天的6億人民幣。
你想想,數十年才賺了6億人民幣,就算不說戰爭的軍旅開支,
單說在印度防止當地人暴亂的駐軍開支,還有管理當地事務的管理開支,
這些錢每年都要上千萬,賺的那點錢早就全賠進去了。

你可能覺得,在當地搶來,或者低價收購的茶葉,你轉手到別的地方賣掉不就賺回來了嗎?
這麼想的人,忽略了殖民地貿易的一項很重要的成本,就是長途海運成本。
長途海運不僅成本高,風險大,運輸的速度還很慢,運輸量也很有限
。這就導致只有那些附加價值高的商品,比如茶葉和絲綢,才有被運輸的資格。
就算是這樣,依靠殖民地的種植園來賺錢,頂多有些薄利,絕沒我們想像中那麼賺錢。


後來,在北美洲的那些英國殖民地紛紛獨立之後,全世界都等著看英國衰落的笑話。
但可惜的是,甩掉了殖民地這個包袱之後,英國的經濟反而更加風生水起。
英國雖然失去了在北美的殖民地,但他很​​快就和美國發展起了跨洋貿易。
沒過幾年,兩國的貿易額就超過了以往的最高水平。
更讓英國人滿意的是,他們還把管理啊、軍事方面的開支完全節省下來了。
北美的土地雖然不再是英國的,但英國人賺的錢卻比原來多了幾倍。


所以你看,從西班牙和英國的例子裡我們就可以看出來,
掠奪土地可能只是表面上給國家漲了威風。
在經濟收益上呢,不僅沒幫助,還反而會成為負擔,想要發展經濟,還得靠自由貿易。


本文源自:微信公眾號“大科技”(土地:是財富,還是包袱?)
稿:一顆得意的荷包蛋
轉載:得到


----------
摘要:
英國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說,殖民地是英國經濟沉重的負擔。
在北美洲的那些英國殖民地紛紛獨立之後,全世界都等著看英國衰落的笑話。
但可惜的是,甩掉了殖民地這個包袱之後,英國的經濟反而更加風生水起。
英國雖然失去了在北美的殖民地,但他很​​快就和美國發展起了跨洋貿易。
沒過幾年,兩國的貿易額就超過了以往的最高水平。
更讓英國人滿意的是,他們還把管理啊、軍事方面的開支完全節省下來了。
北美的土地雖然不再是英國的,但英國人賺的錢卻比原來多了幾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